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和價值靈魂,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蔽覀凕h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共產黨要“永遠保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本色,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永遠作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這些觀點有助于我們在思想上理解和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唯物史觀,在行動上自覺擔負起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領導人民進行社會變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準確領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唯物史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的本性是統一在實踐基礎上的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精神性三者的結合。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人的本性決定了人的需求是系統的綜合體,是動態的、有所側重的梯形分布。需求決定生產消費,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人們更加注重文化生活,追求社會公平公正,重視社會變革,相應的人的需求也會依次從對人與物的依賴階段進入“自由個性”階段,這個階段人追求“全面而自由地發展”,注重精神需求,進行精神生產、分享精神產品,這是人的本性釋然與社會進步高度融合的體現,實現這一融合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主張和我們黨的追求。人民群眾作為人的群體是指推動歷史發展的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總和,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這是對人民主體性的精煉概括?!罢d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比嗣袢罕姷男枨?、動機、向往是體現歷史規律的主體因素,中國共產黨只有滿足了人民合理的利益訴求,才能順應規律,使社會發展更具可持續性和進步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币匀嗣駷橹行?,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這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堅持的原則與立場,這不僅僅是一個價值觀問題,更重要的是衡量一個政黨團體的性質問題?!盀槭裁慈说膯栴},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出身于人民,黨時刻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就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長期執政、深得民心、與時俱進而永遠朝氣蓬勃的根本原因。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面向新時代的莊嚴承諾?!安蛔屢粋€人掉隊”,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線。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呼聲,密切關注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規律,著力化解社會矛盾和滿足百姓需求的重大戰略部署。當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認識的首次調整,其中人民需要由單一變為多元、物質文化生活由“窄”變“寬”、層次由低到高的變化,展現出這一矛盾的立體式變化特征,說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從落后的社會生產到發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細化,表明社會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特點。影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矛盾的主要方面還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叭嗣衩篮蒙钚枰找鎻V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因此“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卑讶嗣駥γ篮蒙畹南蛲鳛槲覀儕^斗的目標,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立足新時代,面向實踐,與時俱進,為絕大多數人謀幸福的本質特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币匀嗣駷橹行氖俏覀円磺泄ぷ鞯某霭l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奮斗的目標,擔負起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使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聚焦發力,優化社會生產結構,調整、變革生產關系及上層建筑,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領域日益增長的需求;持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讓廣大人民群眾在新時代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共享改革開放帶來的福祉。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民者,國之根也”。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對物質財富創造、精神財富創造和社會變革中發揮了決定作用,表現為對社會發展規律的重要影響和自身利益的自主追求。毛澤東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習近平指出:“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來完成。違背人民意愿,脫離人民支持,任何事業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是不能成功的?!薄皥猿秩嗣竦闹黧w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過程中就貫穿了人民主體地位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這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堅定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加強人權法制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p>
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敝挥邪褔?、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真正融為一體,才能依靠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概括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就是激勵中國人民始終發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敝挥小安煌跣摹?,才能肩負起領導人民進行社會變革,實現歷史偉業的偉大使命;始終“牢記使命”,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初心”發揚光大。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肩負起的歷史使命,是全體中華兒女為之奮斗的理想與追求。新時代對我們黨提出了新要求,全黨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偉大夢想去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彰顯了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的理論智慧、政治勇氣與實踐魄力。中國共產黨永遠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引領全體中華兒女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率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航船駛向光輝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