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走過了95年的光輝歷程。95年來,雖然不同歷史時期的主題不同,但中國共產黨鍛造了一以貫之的優良品質。這些優良品質也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加以指導和滋養的生動詮釋。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中國共產黨優良品質的哲學意蘊之方法論的指導意義對教學同樣適用。教師可以通過營造學習黨史的濃厚氛圍,注重樹立創新意識,進而達到教學的吸引力和針對性。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優良品質 哲學意蘊
一、中國共產黨優良品質的哲學意蘊
?。ㄒ唬︸R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性蘊含了唯物論的基本觀點。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無數共產黨員不論是革命戰爭年代的拋頭顱、灑熱血,還是和平年代的敬業奉獻、敢于擔當,都在用踐行信仰的實際行動來詮釋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信仰屬于思想意識形態領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論指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時指出:“辯證唯物主義并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是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非常巨大的。我們黨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第一位,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證法?!倍鴶狄匀f計的共產黨員正是在信仰的感召下,懷著對信仰的無比堅定,才使中國共產黨能夠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ǘ┡c其他政黨精誠合作的包容性體現了矛盾觀點中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基本原理。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積極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當歷史進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包容性更為突出。當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威脅時,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放棄階級仇恨,主動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毛澤東指出:“歷史的車輪將經過這個統一戰線,把中國革命帶到一個嶄新的階段上去?!倍趪顸h發動皖南事變,統一戰線面臨分裂的危險時,能夠認清中日矛盾始終是抗戰時期的主要矛盾,國共矛盾是次要矛盾,正確處理主次矛盾的關系,以包容的胸懷化解了可能爆發的危機。建國后,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與各民主黨派和其他黨外民主人士精誠合作,在求同存異中尋找利益訴求的契合點。實踐證明,協商民主已成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兩大獨特政治優勢之一。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政見不同是矛盾的次要方面,都有著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主要方面。國際上,中國也同樣以負責任的大國積極與各國協商,與不同意識形態的世界各國開展政治互信、文化交流,強調和而不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協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應該成為現代現代國際治理的重要方法?!边@都是中國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利益共同體意識,把握合作共贏是當前的主要趨勢。中國共產黨的包容性正是在每一特定歷史時期,能夠抓住事物發展的關鍵和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的體現。
?。ㄈ嵤虑笫堑睦碚撈焚|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實踐的觀點和矛盾的觀點作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內蘊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土地革命時期,我黨“左”傾領導人主張城市中心論,在經歷一次次慘痛的革命教訓后,毛澤東立足于中國革命的實踐和中國的國情,帶領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谷諔馉帟r期,隨著形勢的發展,當亡國論和速勝論的論調甚囂塵上時,為了澄清人們的思想混亂,毛澤東科學地預判出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對于如何進行持久抗戰,毛澤東把游擊戰提升到戰略的高度加以考慮。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在事物發展的進程中,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矛盾被稱之為主要矛盾。毛澤東正是在分析敵我雙方特點的基礎上,認為游擊戰將成為相持階段的主要作戰形式。實踐證明,游擊戰也最終成為了相持階段敵我力量轉換的樞紐??梢?,抓住了主要矛盾,也抓住了事物發展的關鍵,重視矛盾的特殊性,能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哲學基礎。鄧小平曾指出:“馬克思主義創造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毛澤東用中國的語言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薄拔揖褪窍嘈琶飨v的實事求是”。粉碎“四人幫”后,鄧小平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薄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應運而生都是我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堅持實事求是,在實踐的基礎上正確認識矛盾,能夠直面矛盾的體現。從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所指出的“十大關系就是矛盾”,鄧小平“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建設什么樣的黨,怎么建設黨”,如何實現科學發展,以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直面矛盾,強化問題意識,立足于解決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和矛盾,從而才能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ㄋ模┚哂姓鎿瓷詈駷槊袂閼训膬灹计焚|蘊含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把人民群眾比喻成真正的“銅墻鐵壁”,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平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承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鄧小平的“三個有利于”之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莊重承諾,以及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發展,都是為了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全體人民,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獲得感,也是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體現。
?。ㄎ澹┲匾暭訌娮陨斫ㄔO的憂患意識蘊含著辯證法的思想。在民主革命時期,為了克服黨員隊伍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毛澤東早在古田會議上提出要用無產階級思想建黨建軍,而在延安時期,伴隨著我黨的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并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風整風運動的材料,毛澤東意在防止勝利時出現驕傲的錯誤。而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鄧小平關于如何克服黨內官僚主義等黨建思想的論述,江澤民號召“全黨同志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胡錦濤也曾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號召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梢?,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體現著憂患意識。實際上,一個政黨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面對執政環境的嚴峻復雜性,迫切需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爸螄叵戎吸h,治黨務必從嚴”,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下,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發生了明顯轉變,但仍會出現不良作風的反彈,黨風政風和社風民風是相互聯系的,不良的黨風政風將對社風民風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也將會抵減我黨在作風建設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所以要運用辯證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全面地、發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而不是片面地、靜止地、孤立地看問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以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中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由關鍵少數向普通黨員延伸,就是堅持作風建設要 “抓長”、“抓細”、“抓?!?,防患于未然,防止出現“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的情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做到‘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p>
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品質自始至終都貫穿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毛澤東的“兩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形成奠定了哲學基礎。在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仍需要中國共產黨人用哲學武裝頭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p>
二、中國共產黨優良品質的哲學意蘊對教學的啟示
?。ㄒ唬┙處煈⒅貭I造學習黨史的濃厚氛圍。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離不開理論思維,而理論思維能力的培養則離不開學習哲學?!睆娬{學習哲學對實踐的指導意義。中國共產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離不開哲學智慧的滋養。不僅黨員干部需要學習哲學,普通教師也要把運用哲學思維體現在學習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師尤為如此。思政教師生動講解哲學知識的方式有很多,通過把黨史知識融會貫通在教學過程中,產生雙贏的效果,這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和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進前進的必修課?!蓖ㄟ^講授黨史知識來理解哲學思維,使學生體驗到中國共產黨如何自覺遵循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中國共產黨如何把握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回應時代關切,滿足了人民群眾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價值需求,人民群眾做出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選擇中國共產黨的緣由所在。中學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思政教師的作用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一種言傳身教的傳承,肩負責任感和使命感來教書育人,培養學生深刻的歷史自覺,使學生們感受信仰的力量,體會中國共產黨的艱辛,使學生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從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淀對黨建立于科學認知基礎之上,根植于內心深處的深厚感情,進而使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這既能培養學生運用哲學思維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又能增強對黨的認同感。黨史知識的學習并不僅僅隸屬于固定學科,對于黨史的學習,對于思想道德的培養,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影響、相得益彰的。對黨史知識的講授不僅是歷史教師的責任,也同樣是思政教師的責任,這既是教師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工作中的點滴體現,為儲備黨的先進分子,純潔黨的隊伍奠定最初、最堅實的基礎,又是使學生成長為如毛澤東所說“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有效途徑,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真正價值旨歸。
?。ǘ┙處煈⒅貥淞撔乱庾R。中華民族自古重視創新,《禮記·大學》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睆娬{要不斷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睒淞撔乱庾R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中國共產黨優良品質的鍛造也是經過一系列的辯證的否定,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實事求是基礎之上的創新性理論成果,從而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實踐需求。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新。當前,隨著網絡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日益增多,學生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學生的思維活躍,涉獵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快,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將面臨著嚴峻挑戰,這就內在地要求思政教師要以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為切入點,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樹立創新意識,使教學方式方法與時俱進,在借鑒傳統教法的基礎上,創造出令學生感興趣的“時尚”元素,黨史中不乏有著深邃哲學思維的故事,通過探討結合黨史知識和哲學思維相關的互動式、研討式和體驗式教學,變枯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在思想碰撞的過程中共享成果,達到教學相長和學學相長的目的,從而增強授課的吸引力和針對性。

作者簡介:耿海霞,哈爾濱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博士研究生,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教授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